手机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我们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应用型本科,也叫自考本科。
刚我也说了,应用型本科也叫自考本科,但它这个自考本科跟专科的自考本科是有区别的。首先从起点就不同,一个读出来是四年制,一个是五年制,一个就是本科起点,一个是专科起点,试想你是老板,你会选择四年制本科学历的人还是五年制学历的人?在这专科专升本,你的专业跟本科大学的专业不一定对口。
我看了某个知乎博主的回答,也看了评论区,有些人说这个应用型本科还比不上一个专科,我想说的是,大错特错!
从学校层次上,专科就比不得本科,也不是说专科不好,各有优势,但是从名气上来讲,你觉得专科学校的名气比本科学校名气大?第二个,师资力量,专科的学校再好,师资力量方面比不上本科,如果比得上,那为什么还是个专科院校?第三个,文凭,本科文凭和专科文凭我不多说,你们应该也能明白,很多公司的门槛都卡在本科学历以上,就这一点,专科出来的学生就失去了很多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专科学历<专升本四年制学历<应用本<普通本科。
再来,有人说,你专科读完了,你再去考一个应用本读都行。我不知道是谁给你们的底气说出这话的,我想说的是,自考本科,分为社会型自考和应用型自考,自考又分为大自考和小自考,大自考就是一年两次的统考,小自考就是一年两次的统考➕两次的校考。
社会型自考只要是社会人都能考,但是你都出身社会了,你觉得你再去考本难度大不大?而且你就算考了,你能拿学士学位证书吗?不能啊,最多拿个本科毕业证,还是社会型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成人教育,学士学位证书只有各个高校才能颁布,但前提是你得在学校进行了全日制学习。应用型本科就是在学校举办并培养的,它无论是在毕业证,还是学士学位证,以及考研,公务员,又或者以后你在工作做评职称这些,都与普通本科生一样,不存在什么学历歧视。顶多就是毕业证上的抬头有不同,所以我劝有些人只了解了应用型本科的冰山一角,就不要乱在平台上发言,误人子弟,胡说八道,一派胡言!也劝你们谨言慎行,另外想要读应用本的学生也劝你们擦亮你们的眼睛,学校选对,不懂就百度,搞清楚了再做决定。
另外,还要纠正你们,全日制只是一种学习模式,不存在什么全日制学习文凭。
也没有什么第一学历的说法,只有最高学历的说法。
劝各位考生到现在了不要什么都是听信别人说,自己得有一个分辨是非的能力,一切听官方的比什么都来的有用。
当然,上面我所说的话可能也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各位在评论区改正,但是,我还是那一句话,存在即合理,国家也不会吃饱了撑着,去推行一个连专科都比不上的一个鸡肋学历明白吗?应用型本科它既然存在那就有它的意义所在,如果它跟专升本的学历一样,那还要它干什么?
另,再解决你们的一个疑惑,为什么这种应用型本科要到处招人,是缺生源吗?从某一个角度来说,的确是缺的,因为这个政策刚出不久,知道的人很少,自然读的人也就少了,读的人少能信任它的人也就不多。但本科院校举办的应用型本科,不缺生源,到处招人,第一个是招生,第二个是宣传,我言尽于此,信与不信是你们的事。专科分数段的同学,本来就失去了一个选择学历和学校的资格,几乎都是矮子里面拔高个,所以你们到底是抱着怎么样的一个心态去挑应用型本科的缺点的?
应用型本科,是指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传统的高等教育里,普通本科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重基础理论,重分析、重设计。但是施行以后发现一个问题,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对生源质量要求极高,一般的一本二本根本不可能大规模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且过度强调理论和计算,让很多工科本科生脱离工程实际,不能掌握专业技能和技术,让用人单位叫苦不迭。
在教育部文件的指导下,出现了“应用型本科”这个词。于是很多高校都说自己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应用型人才,本来是大专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就变得不上不下的,是个本科,却干着大专的事情。所以有一段时间,各高校都探寻应用型本科与专科的区别,既要接地气,又要有本科的特点。
目前的大部分情况是,应用型本科相当于加强了实践教学,但理论学习要求没有降低;实践过程仍旧脱离工程实际较远;这种问题在一般的一本二本尤其突出。
应用型本科是与普通本科一样是全日制本科都是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和填报高考志愿录取
1教学方向不完全一样 在一些理工科类专业中可以明显体现出应用型本科专业优势 比如机械类、化工类 符合国家发展需求 实践能力强于普通本科 就业有优势
2应用型本科
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践结合起来 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和具备更好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与生产和创新的能力相互促进
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填补了普通本科实践能力较弱 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效率低 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下的发展国情 特别是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强国战略之下
“在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过程中,山东也遇到了一些难题,集中体现为部分高校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扭转思想误区。
一是扭转应用型本科高校就是低水平高校的思想误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不是要降低学校的办学层次,也不是将学校变成职业技术学校,更不能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就是低水平高校。二是扭转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习技能的思想误区。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其中,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研究的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而职业技术院校主要面向一线,培养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并能开展技术技能型改革创新的人才。不能简单地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同于让学生学习岗位技能。三是扭转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必须全部是应用型专业的思想误区。转型发展的本科高校,可以是新建校,也可以是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可以是学校绝大多数专业都转型,也可以是其中小部分专业转型。同时,还应该注重大学的成长发展,现在是应用型高校,未来向研究型转型,也应该被鼓励。四是扭转应用型本科高校不用发展学科的思想误区。学科建设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一所高校能否立得起来、有没有特色、有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基因,关键要看学科,应用型本科高校也不例外。五是扭转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会影响学校办学层次提升的思想误区。山东对高校层次提升始终开放。高校只要在师资、经费等方面符合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均可申报硕士或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这与学校类型没有直接关系。”
(作者系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学校定位不同
说到普通本科就一定要提的一个概念是“普通教育”
普通教育是指国民教育系列;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那么高等教育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高职高专和本科、研究生
那么普通本科阶段又涉及到了“学术型本科、应用型本科、职业型本科”
好多同学到毕业那一天也不知道自己上的本科是应用型本科还是学术型本科。这也就是涉及到无论你是什么型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是没有区别的。
那么这三类院校的区别在哪里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才结构也在不断的发展,由原来的普通本科慢慢细分出了应用型本科和职业型本科,都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增加不同类型人才结构衍生出的不同的培养方案,从而产生出不同类型的院校。
学术型本科: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本科(普通本科),这类本科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最终目的是为了认知世界,发现科学规律,创造科学规律,以理论课为主的教学。
应用本科:是2014年教育部提出将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的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应用型本科注重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的技术型人才,重能力,强实践,以实践课为主,将原理、科学规律等转化为工程设计或规划、决策,理论基础课程降低,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占比增加。
职业本科:2018年开始,教育部门在新设本科院校更名上要求“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在更名中均保留“职业”两个字,自此XXX职业大学或者XXX职业技术大学出现。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型人才,将工程设计或规划、决策转化为实际产品/物质形态,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职业导向,强调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那医生举例:
大学里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那是学术型医生
在医院里看病、确定病因,提出治疗方案的是应用型医生,
落实治疗方案,打针、开药等等都是职业型医生。
学术型医生并不一定能看病,看病的不一定能打针。术业有专攻,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的人。
小结:
责任分工不同,培养方向不同,所以无论是学术型、应用型还是职业型并无高低之分。
社会结构人才单一并不利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光有科研人员,创造知识不会懂的运用不行,懂得运用无法高效执行也不行。中国已经走过第一个教育体系的,正在迈向第二、第三阶段,作为这个阶段的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更有利于创造价值。
因部分地区政策并未落实到位,且职业大学刚刚兴起,所以培养重点、定位稍有模糊,导致我们傻傻分不清楚。
2024年3月1日-2024年3月15日
考试时间2024年4月13日-2024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