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我们
很多人已经开始准备2023年的考研了!!!
我要考什么专业呢?
哪所院校才是最适合我的?
我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准备?
“我”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准备
研究生入门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卷严重。随着国家政策导向,考生人数逐年增加。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级考生人数已突破400万,按此情形发展,预计明年还会继续增加。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比较合适呢?
有同学说,既然竞争这么激烈,我大一就开始准备
也有同学认为,考研其实没那么难,我最后几个月冲刺一下即可!
像这样的问题,其实它包含了很多内容:
首先,你对自己的认知是否客观,能不能准确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其次,你学科知识还剩多少,重新捡回来需要花多少时间?最后,你备考的院校/专业有没有提前面试,准备这些面试,你需要花多少时间?
太早或者太迟都不是好事,过早的进入备考,由于战线拉长,容易消磨同学的考研兴致,很快就会进入疲惫期,没有效率;太迟开始,会因为短时间内要消化太多知识点,而无法吃透,导致情绪焦虑,如此一来压力大、效率低、身心疲惫,大概率成为炮灰。
... ...
(1)笔试基础
本科毕业不久的学生,基础比较好,知识接受能力强,像这样的同学,用3个月的时间备考,也是有可能成功的。其余多数的同学,可能没有那么优异的基础条件,但也不至于太差,这样的同学一般准备6-8个月也可以。
还有一些考生,尤其是MBA、MPA等管理类考生,已经毕业很多年了,很多知识点都忘记了,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差,这种情况,建议把备考时间拉长到1年左右
(2)每天可用时长
在校生一般备考时间比较多,但也一些同学是在职考研,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如果每天复习时间较短,那就需要拉长战线。尤其是已经工作多年的同学,事情多,可用时间少,而且复习效率也大不如前,像这样的同学,本身时间很宝贵,一次考过,就是最节省成本的做法。如若想快速拿下研究生,就得给自己留有时间余地,最好是提前1年甚至更长,切勿冒险!
(3)目标院校/专业难
同学在考研择校的时候,大部分都会选择比自己本科院校更好的学校,甚至直接冲击全国名校。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想考研的人,都是希望能成为人中龙凤。但是既然你会这么想,其他人肯定也会这么想,大家蜂拥而至就会导致名校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而对于名校来说,如此幸福的烦恼,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学校的人才,也成为他们研究的课题。而提前面试则是很多名校通用的筛选方式,尤其像MBA/EMBA等部分管理类专业,每年提前面试都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提前面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1-3个月的准备周期是免不了的,而且得专心致志,容不得马虎。如此一来,准备的笔试的时间,就会被大幅压缩了
制定备考计划
制定备考计划之前,要先清楚考研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
结合考研时间节点,我们给大家梳理了2023考研的备考流程及学习规划,帮助大家了解什么阶段该做什么,灵活调整复习进度。
院校专业确认阶段:11—1月
这个阶段要收集信息和确定院校专业,等“情报”收集完毕,就是逐渐进入复习状态,知识结构重塑,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的概念。
基础阶段:1-5月份
这个阶段要对重点科目的基础内容做全面的覆盖,循序渐进,打牢基础。MBA、MPA、MEM等专业,有很多院校会在这个时间公布提前面试的安排。考管理类硕士的同学一定要去了解一下你的目标院校是否有提前面试,搞清提面的批次与流程,提前做好材料及面试的准备。
系统专项训练阶段:5-9月份
这个阶段是复习压力倍增的阶段,除了高分值科目需要进行第二轮之外,其余的相关科目都会加进来复习,需要大家全面梳理各科知识点,强化知识深度。对于考试重难点,要进行专项练习,做到可以初步完成综合多知识点的题型。
刷真题阶段:9月-10月
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刷真题,分析历年真题,对于各个科目常规的解题方法、必考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注意复习过程中要利用错题集,进行总结、梳理、查漏补缺。
模考冲刺阶段:11月-12月
这个阶段是检验复习成果的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会进行高频次、高密度的模拟考试,在模考中找到自己的做题节奏和知识漏洞。每考完一次都需要做试卷分析,并且制定一个短期的复习计划。周而复始,经过3轮模拟之后,同学可以把自己的考试状态调整到最佳。
2024年3月1日-2024年3月15日
考试时间2024年4月13日-2024年4月14日